风能发电成为我市又一新兴产业。记者 贺德敬 摄
6月5日至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我市调研时指出,濮阳作为资源型城市,要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由区域边缘向发展前沿迈进。
王国生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对濮阳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一种肯定,也为今后濮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河南要打好“四张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按照省委对我市的定位,市委、市政府高高擎起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大旗,以转思想为引领,以转方式为重点,以转动力为支撑,以转职能为保障,力争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道路上走在全省资源型城市前列。一组组数据反映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成效:
工业格局焕然一新——从“一油独大”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现代家居、食品加工、羽绒及服饰、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多业并举,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77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3.68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加快转换——蓝星丁二烯、盛华德均四甲苯等59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丰利石化120万吨芳烃、盛通聚源3d打印等50个重点工业项目快速推进;2017年,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8.62亿元,占全市的56.9%……
从“被动”到“主动”
以思想转变引领行动转变
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是新常态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983年,因油而生、因油而立的濮阳,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建市之初便确立了支援和服务石油工业建设的发展方针,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濮阳这座崭新的城市,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原油田油气产量逐年下滑,资源枯竭之势不可逆转。2011年11月,我市被国家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前,转型创新成了濮阳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必由之路。早转早主动,晚转会被动,不转就没有出路。
如果说,曾经的濮阳是在各种客观现实需要之下被动转型,那么当前主动转型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那么,究竟如何去转、转向何处,成为摆在全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大课题。
如何去转?市工信委负责人对记者说,结构问题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痛点”,把这一“痛点”疏通了,转型发展就成功了一大半。近年来,我市着眼协调、优化结构,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龙头优势,整合资源、延链补链、对接终端,推动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培育集群、增加效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没有创新为动力,转型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好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注重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在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我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深入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主动跟上需求变化,有效改善供给质量效率,让转型发展适应市场、引领市场、扩大市场。
转向何处?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围绕转型发展“1+5”攻坚方案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8个重点攻坚产业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着力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着力实施“三大改造”,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奋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坚持绿色化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努力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循环可利用的发展;坚持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坚持融合化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促进产业间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转型创新发展是提高供给质量效率的当务之急,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推进,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市委、市政府给出了明确答案、指明了前进道路。从被动转型到高度自觉的转型,从劝导式的转型到形成一整套制度保证下的转型,从表层的局部转型到深度的全面转型,一场以思想转型为引领,推动濮阳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生态环境变“美”的深刻转型清晰地铺展开来。
兼并重组、改造提升让传统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 贺德敬 摄
由“凤尾”变“龙头”
让化工产业走向高端化
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濮阳建市以来,相继建成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一大批化工企业。这些化工企业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濮阳的产业主导,但在辉煌时期的中原油田面前,只能屈尊为“凤尾”。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品结构单一、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较少,以及功能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等产品较为欠缺等诸多问题凸显,倒逼濮阳必须提高化工产业发展水平。
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今天,如何拉长化工产业链条,做大产业,使传统化工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龙头”?这是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出路就在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聚集资源做大上游、优化链条做精下游,延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一体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化工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2016年7月,我市适时提出以炼化一体化为基础,重点拓展乙烯、丙烯、碳四、苯、对二甲苯等五大产业链,培育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三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基五链三集群”产业体系。同时,按照“西减东加”战略,整合濮阳市化工产业集聚区、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濮阳工业园区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60余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实现基础设施集中构建、配套服务共建共享、“三废”排放集中治理,做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素统筹高效配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化工基地。
目前,我市已具备年产420万吨炼化、60万吨烯烃、100万吨芳烃、7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20万吨乙二醇、20万吨甲醛、50万吨异辛烷、5万吨顺酐、100万吨真空盐等生产能力,同时还具备年产2万吨酚醛树脂、2万吨萜烯树脂、5万吨橡胶助剂、3万吨led封装材料、3.2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5万吨二氧化硫脲、2万吨乙草胺、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等生产能力。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247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186.5亿元,占全省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1.3%。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腾笼释放化工产业要素空间的同时,换鸟提质,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引来更多俊鸟、好鸟。
记者6月20日在沃森科技生产车间看到,该车间生产的一种工程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叠加十几层后,就可具备防弹功能。
提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大多数人也许会感到陌生。然而,以它为原料的产品——纤维、板材、管材、薄膜和导型材等,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生物医疗和国防军事等领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线性长链聚乙烯,被业内人士称为‘神奇塑料’。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后加工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的抗击性能、自润滑性能、耐磨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这也是它能做防弹衣材料的原因所在。”沃森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沃森科技是开发区2014年引进的重点项目,2016年2月正式投产,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后加工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我市先后培育和引进了丰利石化、惠成电子、蔚林化工、迈奇化学等一大批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骨干企业,助推我市化工产业不断向“高、精、尖”迈进。
清丰食品产业园内一企业的食品生产线。 记者 贺德敬 摄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让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同多年前的化工产业一样,濮阳的装备制造、家居、食品、羽绒等传统产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属于零零星星“单打独斗”。化工产业“抱团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也促使这些传统产业走向抱团取暖、改造提升的转型发展之路。
我市的装备制造业起步于油气装备制造,多家企业基本围绕石油机械产品做文章,各自为战、产品单一。近年来,我市围绕油气装备、农机装备、矿山机械、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强力实施龙头引进、兼并重组,把创新摆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基地,提高整机制造能力和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装备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实施产业招商,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战略产业。近年来,我市已举办四届中原(濮阳)油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共签约合作项目32个,总投资170.5亿元;成功举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濮阳)博览会,与我市相关企业当场达成代理协议的经销商达102家。
经过多年深耕,目前我市已形成了5家企业从事石油整机装备、20余家企业从事零部件加工、20余家企业从事井下工具生产、10家企业专业从事集输管网服务、4家企业从事lng生产及服务的链式发展格局,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238家。“濮阳制造”油气装备已成功打入国内全部油田,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外市场。中原总机生产的高品质抽油机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的指定供应商。中拓公司在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其油管非开挖修复光固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原特车”“石油人”“中原总机”等品牌享誉海内外。中原特车5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8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据市工信委统计,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0.8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2.4%,同比增长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5.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2.6%。目前,我市已形成华龙区装备制造、台前县汽车零部件生产等多个制造基地。
地处平原的濮阳,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秸秆养牛养羊示范基地和全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兼并重组、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深加工、乳制品及食品酿造等20多个门类为主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
2017年,全市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04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52.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9.7%。南乐县、清丰县被誉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濮阳县松山面业、清丰县天口食品等57个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桃园建民、傅潭酒业等14家企业的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新境界酒业等16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训达油脂等6家企业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范县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现代家居产业是清丰县传统优势产业。上世纪80年代,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能工巧匠,陆续办起木器加工作坊和小型家具厂,部分乡镇出现了“家家打家具、户户办工厂”的局面。从2008年起,我市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契机,以壮大规模、优化结构、创新业态、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强力推进家居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了从“木工之乡”到“家居之都”的蜕变。目前,全市共有家居企业4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我市现代家居产业被列入河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省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清丰县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5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之一。
清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社军说:“我们紧紧抓住京津冀、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