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演讲与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工作及事业成败的关键。平常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称赞某人有能力时,常说“他很有口才”,口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内容。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往往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人,这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默认。越来越多的人将“表达能力”扩延入“组织能力、思想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范畴。也就是说,假如你有出色的演讲才能,人们会认为你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思想能力、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正如美国的成人教育家、演讲理论家戴尔·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约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百分之八十五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
口才对于成功至关重要:三个方面
1、青年成才需演讲与口才的知识。人们吸取知识一般通过三条途径:一为读书、看报;二为听报告、演讲、讲课;三为交谈、讨论。有的途径吸取的知识较系统,如读书;有的途径吸取的知识较新、较快,如听演讲报告、交谈等;每条途径,各有所长,不宜厚此薄彼,更不能彼此取代。
但是,在自给自足、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缓慢,数十年甚至一、二百年变化甚微,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秀才,举人一律只有笔试,直到后上金銮殿才面试、口试,决定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再加上专制政治,皇上一人说了算,“能言善辩”被贬为“乱法”,看成是对政权的威胁。以至政府选拔人才,重文才、轻口才;民间相亲,也常以寡言少语或轻言细语为老实、忠厚、可靠的标志,对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则被贬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近百多年来,普及早的大众传播媒介是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工具的报纸、杂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工具的广播、电视已逐渐显示出其更多方面的优越性,特别是电视等媒体现场直播的逼真性、同步性、性,更是书面语言的印刷品所无法取代的,故已形成后来居上的趋势。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赶时间、抢速度、分秒必争。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价值衡量标准,除数量与质量之外,又多了一个更重要的“速度”。这就促使口语表达的作用空前提高,与书面语言并驾齐驱,各显春秋,相得益彰。
青年人立志成才,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风浪,抵达辉煌的彼岸,就必须广交朋友、广结良缘、交流信息、联络感情、互相激励、取长补短。“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影响深远的重大事情,往往都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但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倾心交谈、交换意见,善于争取人、团结人,却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古人亦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样是要求广泛、深入社会,广交四面八方的朋友。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发现、选择、深交志同道合的挚友、诤友、良师益友,也少不了动口交谈、交流、交心。
2、锻炼口才、锻炼思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综合素质。“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者,一定思维条理、周密、敏捷。招聘的面试、口试不仅仅是考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考思维品质、心理素质。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具有勤劳、善良、勇敢、顽强等诸多优良的传统。但是不必讳言: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正统思想严密禁锢,再加上我国的教育制度,一直以层层升学考试作为指挥棒,督促、鞭策着青少年儿童死记硬背教科书与笔记。作为人才必备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记忆力、应变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记忆能力普遍较强,但临机应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商品经济的市场竞争与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战争,都对人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既周密、精确又灵活、敏锐、果断的高要求。无论商战、兵战,高效能的思维品质,都是制胜的法宝。演讲与口才都有助于培养、锻炼、强化思维的周密性、敏锐性、灵活性、应变性、果断性。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说的:“口才不单是口才问题,口才实际上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外化,所以培养人们的口才就是提高人们的素质。”